![]() 个人资料
| ||
![]() 日志正文
|
||
据考证,“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金代以来,人们在哈尔滨这块肥土沃野的活动日渐频繁,到清朝中叶后,逐渐形成一个依江傍水的村落,人们打鱼、摆渡、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根据清朝档案记载,当年的哈尔滨,曾是拉林十大网场之一,奉打贡鱼,送给京城皇帝享用。此处又是阿勒楚喀城至呼兰之间的重要渡口,为官商行旅所必经之地,1805年前后,有一田姓人家来到哈尔滨,开荒种地,并开设酒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家烧锅。田家烧锅的西面,有一李姓人家,做线香生意,因其房上刻“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1900年前后,又有一傅姓人家来到哈尔滨,在道外一带开设了大车店和小药铺,这就是傅家甸的来历,在傅家甸的东面,因最初有杨、韩、刘、辛四户最早于此处定居,故名“四家子”…… 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不谓悠久。但这不谓悠久的历史,却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它就是中西文化、多民族文化的汇合体。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它的存在。可以说,哈尔滨秀美的山水,浪漫的建筑,迷人的冰雪固然有其魅力,但如果没有文化的依托,其魅力恐怕也难永恒……
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老八杂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田家烧锅开设于咸丰年间,字号是“永兴德”。其地址现在为:香坊区安埠大街中段北侧
当年的哈尔滨,曾是拉林十大网场之一。此处是阿勒楚喀城至呼兰之间的重要渡口,为官商行旅所必经之地
当年的哈尔滨,曾是拉林十大网场之一。此处是阿勒楚喀城至呼兰之间的重要渡口,为官商行旅所必经之地
1890年前后,在傅家甸与四家子相邻处有一家规模不小的饭店
1890年前后,祖籍山江的傅氏兄弟,在现今的道外南头道街,盖户落户,开了个大车店,因而得名傅家甸 清政府中后期施行“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后,居民渐多。这是靠“跑马占荒”发迹的旗人大地主恩祥
村民在院内理发
十九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许多手工业作坊,形成村落。此地为当时的香坊街道
东清铁路工程局借筑路肆意征地,在哈尔滨3次征地达12万亩
第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东清铁路西线亦竣工通车。图为江桥建成后的哈尔滨道里江畔(现在防洪纪念塔处)有许多帆船靠岸
俄国借修路而扩张的政策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图为最初的东清铁路护路队司令部
1898年10月,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图为俄国人把蒸汽机车第一次开进哈尔滨
在沙俄军队刺刀的监管下,第一松花江大桥1900年5月16日动工。成千上万中国民工用血泪和汗水,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8月23日将该桥筑成,并于11月2日通车
1897年8月27日,大清东省铁路(即中东路)开工典礼在中俄边境的三岔口地方(我国境内,现属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举行。这是沙俄入侵的历史见证
东清铁路工程局以哈尔滨为“总埠”开工筑路。图为奠基仪式 清末时,为提高军队素质,曾从各城驻军中挑选精壮,组成练军,直属于将军衙门兵司,以进行常年训练。练军中以步兵为主,也配有马队。图为傅家店之驻防清军
滨江关道之衙署,署理道台于驷兴,在民国时期曾任黑龙江都督府秘书长、代理省长
维护傅家店治安的清朝巡警
在滨江设治时,滨江关道之衙署设于四家子(今道外区北18道街附近)
图为当年俄、清官员在铁路没线就地会审讼案
当年的哈尔滨道外,是泛指滨洲铁路东侧、秦家岗以北的沿江市区,包括傅家店、四家子、北江沿等。当年,傅家店的大十字街、西门脸(今承德广场一带)是最热闹之处
第一任道台杜学瀛
大清帝国之官员出行,前呼后拥 滨江道台杜学瀛拜会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前排右三)
在东清铁路临时机械厂的东北角,曾建有36栋简陋低矮的窝棚,供工人住宿,故称为“三十六棚” 1905年日俄战后,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已是店铺栉比,渐趋繁华
警察大街即现在的友谊路
20世纪初的哈尔滨松花江畔
东清铁路管理局1902年始建,1904年竣工,为铁路运营管理中心(现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址)
当年的火车站前大道(现铁路街)
在哈尔滨火车站的南边上坎、马家沟以北,住有一户秦姓人家,那里就叫秦家岗
中国大街(中央大街)欧洲味道十足,就好像是整条街道从圣彼得堡搬过来似的
地段街当年主要是日本人和朝鲜人在此经营,街的北端有日本庙东本愿寺,南段有日本妓院武藏野,中间则是一家挨一家的日本人和朝鲜人开的店铺
石头道街中段
20世纪20年代,以中国大街(中央大街)为轴的埠头区沿江景色 新城大街(尚志大街)是“华人的世界”,街两侧开设了许多中国商号
30年代的东透笼街(现透笼街) 埠头区的八杂市(又称南市场),当年这里曾集中开设了236家店铺,是哈市最大的杂品蔬菜市场。如今此处建起了哈一百
斜纹街(现经纬街)街景
世纪初的秦家岗火车站前,俄式马车与人力车是主要代步工具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