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5个月
访问:?
文章:574篇

个人描述

姓名:石涛
职业:艺术品运营商
年龄:随着岁月逐步增长
位置:中国,海南
个性介绍:
本人绘画作品鉴赏家,会计学会副会长,精通国内外资本运营,会计业务咨询,审计业务研究,工商业务咨询,税务业务研究,经济评论,摄影研究,心理学研究,国内外贸易研究,消费维权研究,本人著有〈工商行政管理会计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例〉<财经论文集>,喜欢文学,摄影.野外拉练.QQ57797635
我的自传网址是:http://tingyue.spaces.live.com/PersonalSpace.aspx?_c02_owner=1敬请光临

享受都江堰取道青城山

2011-10-04 09:24 阅读(?)评论(0)

    

享受都江堰取道青城山

        
图片

        一早我们驱车赶往都江堰市,都江堰市距成都市区有55公里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路上朋友就先和我们介绍了一些都江堰的概况。

他介绍说:成都平原地形整个呈西北高东南低,顶端在灌县(后改名为都江堰市),发源于千里雪山的岷江,便顺地势从灌县城西的关口倾泻而出,沿着坡度直奔南部的崇庆、温江、新津一带。于是在那江河横溢的年代,百姓深受其害。自李冰主持修筑了都江堰,滔滔岷江被一分为二,部份江水改流东向,实现了兴利除害。李冰上任蜀郡守,带领数万百姓开始修建都江堰,首先花了8年时间建成宝瓶口,然后又花了4年时间建成鱼嘴分水堤。前后历时14年,终于建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建成对发展蜀国经济和秦国统一中国都是功不可没的!

俗话说:“天府美自古堰来”,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也就没有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幸福生活。李冰也许想不到,这个当时用来引水防洪的宏大水利工程,在经历了2200多年的岁月沧桑后,仍然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我们于1000到达都江堰景区,整个行程为从离堆公园进,经宝瓶口、飞沙堰、鱼嘴,观二王庙、安澜桥,又原路返回,从离堆公园出。

我们到达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朋友的带领下,我们走到了都江堰的正门口,朋友还给我们找一个导游,首先一进门不久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凉亭,凉亭中摆放着一个物件,看似很像一堆造型独特的石头,其实不然,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是殷商时期的古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树木。学名叫“乌木”,又称“阴沉木”,古人称它为“万木之灵、万木之尊”。它一般是遇山崩地裂,参天大树被沉埋于古河床、沼泽中,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变异,历经上千年甚至是上万年之久炭化成的,故又叫“炭化木”。由于形成的条件特殊故而十分珍贵。接着,我们进入都江堰博物馆,正赶上外国电视台在拍摄,我们没有认真看地图和讲解,瞻仰完李冰父子石像后,直接来到了宝瓶口。


图片

(殷商古树)

宝瓶口是李冰在玉垒山用“火烧水浇”的方法开凿的一个引水口, 它宽2O米、长80米,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它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将其拒之“口”外,概不容纳。


图片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

(宝瓶口和离堆)

进门不远处,有个球形的喷泉,很多人都将它看成是个普通的喷泉,其实走近看,中间的四个横着的铁柱就是埋在飞沙堰下的卧铁缩小版的模型,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深淘滩”的原理了。

(卧铁模型)


图片

过了晃桥,沿着离堆往右而上就是离堆公园,沿着公园的主干道来到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鱼嘴分水堤尾部与人字堤间,堰口宽240米,顺溢方向长120米,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枯水季节导水入堰,保证灌区用水需要。二是丰水季节排泄进入内江的多余水量。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作用就越大。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三是排沙。经鱼嘴分水后,岷江夹带的一部分沙石排入内江,在飞沙堰对面风栖窝弯道处,用弯道环流引水的方法便将多余沙石经飞沙堰排出,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 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然而这样做法去导致每年会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在内江河床里,所以要对其进行淘挖。那么内江的河床要淘多深才合适呢?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便指明了其中的奥妙。“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风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节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原来最初李冰在此处的河床上放置了石马,以此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准,后被打捞上来,放置了卧铁四根(现有的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三年和1994年埋下的),淘滩只要看见这四根卧铁就可以停止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图片

(飞沙堰

从飞沙堰前往鱼嘴途中,我们沿外江看到在分流后的外江口还有一座大坝,共有五道闸门,这里主要起调节水量的作用,当总体水量偏小时,关闭所有闸门使得所有水都流向内江,保证田地的灌溉,当水量过于充沛时,适当开放闸门帮助泄洪,避免形成洪水危害。

(外江大坝)

走过飞沙堰,我们就看到了被称为都江堰工程三大部分之首的鱼嘴。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m处岷江江心,形如弯月,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鱼的嘴巴,故名“鱼嘴”。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嘴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外江为自然河道,其作用是在雨季排泄大量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源不断的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嘴分水后,当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除此之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它发源于松潘县境内,全长70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游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 “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图片

(鱼嘴)

导游告诉我们二王庙由于汶川地震毁坏,目前正在维修,我们不能参观了,非常遗憾,二王庙在都江堰岷江东侧,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历朝都封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其子李二郎塑像。这里有两个事件需要解释一下,其一,都江堰到底是李冰修建的还是李冰父子呢?其实是李冰是没有儿子的,都江堰是只有李冰一人带领大家修建的,那为啥多出个儿子呢?这是由于李冰夫妇只有两个女儿而没有儿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是李冰一生的憾事,故而后来的百姓为了这个缘故就虚构出了一个李冰的儿子来为他圆场。其二,在大殿中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里供奉的李冰的儿子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二郎神的相貌如出一辙,而且名字也取自二郎神,这里有个传说,相传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为老百姓除去水害的诚心和壮举感动了上天,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帮助李冰完成这个工程,后人便将二郎神作为李冰儿子的化身。为了纪念李冰为百姓所做的伟大功绩,每年在此都有两次纪念活动,一个是清明节,另一个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李冰的生日)。

二王庙前岷江上有一座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的古老竹索桥,名叫安澜桥,俗名索桥,古名珠浦桥,它是一座我国西南山区常见的传统悬型桥。旧时以木桩拄石为墩,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远眺索桥,宛若跨江蛟龙。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年间重修。民间传说是清塾师何先德夫妇倡议并募捐修复,因地方官吏吞没桥款而未果。何急起揭露而惨遭杀害。此事激起民愤,复推举何妻续修,索桥乃成,后人名之曰夫妻桥。今川剧犹有此剧目,民间也有故事流传。1974年修外江水闸时,因工程需要,桥址下移100多米,并将竹索改为钢缆,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 安澜桥)

两千多年前的李冰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正是通过三大主体工程,巧妙的实现了“自动分流、溢洪排沙、自流灌溉”一系列功效。从建成至今的2200多年,生生不息,默默的滋润着天府之国成都平原。都江堰足以证明“疏导治水”理念的成功,真可谓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同时也最好的印证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天人合一。在目睹了都江堰的宏大和神奇后,我们不能不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好像怎么描述都不足于赞美都江堰工程的奇伟和巧妙,而水旱从人,泽惠千载这些看似夸张的语言倒是对都江堰工程千秋功业的如实评价。

参观完都江堰后,和都江堰市朋友一起在江上餐厅吃了午餐。感觉时间还早,朋友又安排我们去青城山。

以“幽甲天下”而闻名遐迩的青城山,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边缘,距省会成都49公里,20001129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批准青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实青城山自古就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驰誉中外。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青城山就被秦王朝册封为国家祭祀的十八入山川圣地之一,青城山东汉末年,张陵在此创立道教,从此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山内有与自然相融合的道教宫观十余座,和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安徽黄山的齐云山,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并称为四大道教名山。


图片

1300我们到达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这也是为什么说“问道青城山”的缘由了。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由于林木众多且四季常青,使得青城山的温度要比成都市区低5-10度,所以是许多成都市民夏天选择避暑疗养的好地方,通常选择后山多些,所以后山有很多农家乐食宿都包价格也不贵,有时间来此过上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也是不错的享受。

下车后我们沿着一条弯曲的盘山公路前往青城山大门,由于早上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沿途的林木经过雨水的一番洗礼也显得格外的青翠,大约56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山门坊,越过山门抬头望整个青城山云雾缭绕,宛如一位小家碧玉刚刚出浴。山门坊右边是青城山著名的三宫之一的建福宫,该宫没有包含在青城山风景区的范围内,不买门票也可以参观的。

游览青城山有两种游览线路可供选择:

进山门——石笋堂——沿望师廊至月城湖——坐船到步云廊——乘步云廊索道至凌云山庄(沿途可以远观青城山三宫之玉清宫)——下索道过慈云阁至三宫之首的上清宫——大赤天——东华殿——青城第一峰“老君阁”。

由于我们晚上6点飞机,我们15点必须从山上返回,首先时间限制,我们只能走这条路线,到达慈云阁就原路返回。

进山门不久就看到有两棵树一左一右耸立在路旁,它们叫“情侣树”,该名源于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相传,青城茶女南香与牛童施南相爱,迎取之日,山霸半道劫人,施南奋力保护心上人,身负重伤倒在路旁。半夜,南香逃出魔掌,下山寻找情郎,见施南已命归黄泉,悲愤之余,便以三尺素练结束了如花的生命。一夜大雨后,二人化为参天大树,相依相伴出现在大路中。一株衣衫不整,一株伤痕累累。现在这两株树一株粗大,一株纤细,就似南香依偎着施南,施南正护着他的心上人。

我们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继续前行,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的舒畅,也暗自庆幸步行上山的选择。途中我们不时地遇到两、三百年的树木,让没有见识过这么老树龄的我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青城山的树木有个特点,随处见得树木都是笔直的、高耸如直插入云霄,大多属于楠木一类的。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以往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也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

路在石笋堂处就分叉了,右边是去坐索道的,左边则是徒步上山的道。沿着右边前行,不时地出现一些供游人歇脚的亭子。20分钟路程,穿望师廊就来到月城湖。月城湖的美景——金碧辉煌的龙船,清漪而碧幽的湖水,远处的群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然后做索道登顶。感受青城之美。


图片

    (月城湖)

登顶看到是道观,这对于大多数平时见惯佛教庙宇的人来说都是极为新奇的,不过虽说是供奉的神像不同,但是彼此信徒对其顶礼膜拜的心却都是一样的。每个观前都是香雾缭绕,使得道观好似空中楼阁一般,神仙意境呼之欲出。

(青城山的古树)

对于青城山中沿途所列的景点,我不认为有多么出彩或者令人叹为观止,多数皆是人为或者典故的缘故。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山的“冷幽”。 能享受着这幽静下难得的惬意。青城山本以“幽”而甲天下,其众多的树木资源造就了一个天然的氧吧,置身山中,你被层层的高耸穿云的树木所包围着,静得除了知了和不知名的昆虫的叫声就是你的脚步声,而且不时的还有阵阵凉风席面而来,如果不是夏天,如果不是风景区,这样的感觉还真是叫人有些胆颤呢!

                                                                                            

图片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