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
| ||
![]() 日志正文
|
||
领略神奇雄浑的铧子山
初秋,朋友约我去铧子山,我们早7点出发,9点到达铧子山服务区。服务区就坐落在铧子山脚下,站在此处向上仰望,巍峨的铧子山恰似仙桃,高耸入云,蔚为壮观。铧子山脚下有一座不大的湖泊,周边是几栋乡间别墅,有几栋是饭店,大部分是旅店。车到山门我们见到了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朋友。他把我们领到仙境饭店,大家洗把脸,开始用早餐。有小米粥、大米粥,粘豆包,馒头、花卷,大豆腐拌酱,茶蛋,煎蛋,干豆腐尖椒,速椒土豆丝,炒蕨菜,水萝卜蘸酱等非常丰富。 早餐后进入景区,路旁是一长溜的铺面,只有几个店家在卖山货和小吃饮料,显得有些冷清。行不多远,路边现出一潭碧水唤作参谷湖,水中游着锦鲤,岸边是亭台水榭,倒是与江南园林有几分相像。湖水源自参谷溪,沿溪流上的石桥进入林地,领略铧子山风景就从这里开始了。 导游介绍说:“铧子山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通河县岔林乡北部,属小兴安岭余脉,是一座独立山体,西北——东南走向,面积约85平方公里,海拔680.7米。因山峰形似铧尖而得名。它是通河境内的最高山,也是通河的象征,峭壁劈地摩天,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老林叶郁枝虬,刚毅挺拔,千姿百态;怪石卧沟居险,竞相作态,如梦如幻;溪水淙淙,展喉款步,可饮可浴……,这些,观之醉眼,闻之醉心,思之醉神,同那些名山相比,毫不逊色。人们赞美它为通河的‘小泰山’”。10月初,天气依然十分炎热,但这里不见酷暑,也可能是清晨的关系,竟然还有些凉意。 朝阳下遥望铧子山,宁静,且又充满五光十色的神秘。 我到哪里有个习惯,就是要弄清楚名字的来历。我问导游:“为什么叫铧子山”。导游告诉我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松花江北岸、岔林河畔,茫茫荒原上,一对从关里逃荒而来的父子用原始的办法开荒种地,日夜劳作,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锲而不舍。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神仙。一天夜里,父亲梦见神仙说:‘赐给你三副犁铧,以后就不用这样辛苦了。’早晨醒来后,果然见三副犁铧整齐地排列在岔林河畔。父子俩十分高兴,不到半年就开垦出万顷良田。又一天夜里,父亲又梦见神仙告诉他:‘开垦的良田已经够用了,应该留下一些荒原,留给后人,也留给大自然的其它动物。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话,三副犁铧将永远留下来。’第二天早晨起来,父子二人发现三副神犁已变成了大山,巍峨地耸立在岔林河对岸。后来人们把这座山称做铧子山,三副犁铧分别称为大铧子、二铧子、三铧子。” 沿着沙石路前行,远远的,一座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的木制长廊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廊顶选用琉璃瓦制作,这座长廊名叫廊桥,这是一个供游人歇脚的地方,也是正式的入山口。取廊桥一梦之意,是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振奋精神,在森林阳光的沐浴下,向铧子山迈进。 高低错落的栈道,延伸着我的梦想,脚步敲打台阶的声响,勃发着我登山的激情。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 进入林中,沿木质栈道徐徐前行,参天古树枝叶缠绕,遮天蔽日,徐徐山风吹来,能听到松涛阵阵,人在林中,甚为凉爽。树是大自然的榜样,它是那么挺拔,那么粗壮,好像充满自信挺直腰杆的士兵,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真是令人佩服呀!这个季节让我领略到五花山的独特神韵,由于树种不同,高低错落,站在不同的地方,色彩和景致各有不同。 走在栈道上,我发现脚下的木质栈道比较平坦,比九寨沟木质栈道要好,全部用上好的松木搭建而成的。松木坚固耐腐蚀,走起来,木质栈道自然震颤,可以减少疲劳。栈道两旁每隔50米左右就有长凳供游人小坐,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木结构的凉亭,有坐有桌,还有小木床,坐卧系由游人自主。不要小看这些长凳短亭,对游人是大方便。可以小憩,喝口水,吃个水果,聊几句悄悄话,那种快感难以名状,下意识地自我融入大自然,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坦荡,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天人合一,快哉悠哉。细微之处见精神。下山的栈道每到陡峭处,都划上一条粗粗的红线,提醒游客留神,不要踩空崴脚。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关心,体现出一种难得的人文情意,让人倍感亲切。 太阳渐渐升高了,更高了,火红火红的太阳悬在空中,放出耀眼的光芒。周围的一切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啊!太阳升起来了,它把温暖洒向大地,把光明带给人间。 一路上可见无数小木亭点缀在林间,到处奇石横卧,石头上篆刻着如“志存高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许多励志格言名句,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和“心”、“缘”、“情”等情感写真,我感觉那浓郁的墨香犹在,飘逸的墨韵尚存。静静观览着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抚摸那些字体,似仿佛触摸到到文人们跳动的脉搏,一股怀古之情油然而生。这些墨宝为自然景区增添了许多艺术气息,极大提升了森林公园的文化品味。 进山不远,有一组栩栩如生的抗联生活雕塑眏入我的视野。两位军事首长仪态凝重,似在商量军机大事;几位战士围着篝火取暖,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露营之歌》的名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还有两个战士威严持枪,看管两个双手背缚、贼眉鼠态的被俘日本鬼子。这情景把我的思绪带到艰苦卓绝的抗联岁月,禁不住对抗联英雄深深地鞠上一躬,表示由衷地敬仰。 沿着一条弯曲的木栈道,渐渐地走入森林,融入这片绿色的海洋。铧子山森林公园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繁衍生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其中植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树种,树龄最大的达500年之久,山丁子树、山楂树、山核桃树也随处可见,动物种类也很多,一路上经常有可爱的小松鼠时不时地探出小脑袋看着你发呆,令我止步观赏不肯离开。 临近山顶就到了石海,形怪状的石块掩映在荫绿之中,石上红色的字刻格外醒目,原来这就是诗林。有一组诗碑,天然盘石,用楷、行、篆、隶书体刻写唐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人苏东坡、王安石,清人龚自珍等人的律绝诗作,读来别有诗情韵味。杜牧的《山行》:远看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脚下的一线山径,身边参天的古木,远处山坳的炊烟,天上的朵朵白云……仿佛小杜吟诵的就是身边眼前的山韵,感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在这郁郁葱葱的林海之中去品味唐诗宋词,不能不说是一种品位。 途中有一组群雕《百事孝为先》,说的大概是二十四孝的故事,离栈道稍远了些,没来得及细看。 登大铧子山需走两千多米台阶,最难走的是后四百多米,上顶峰的路是沿山势凿成的石头台阶,较为陡峭,两旁牢固的铁链成为人们上山的把手。走到这里便没有退路,只能向上登攀。山顶有一块巨石,那就是最高峰。当我置身山的顶峰,极目远眺:远山如黛,近峰高耸,白云触手,林涛如海,阡陌纵横。真正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觉。令人感受到“登小泰山而小天下”之气势,我对着空旷寥寂的云海大喊,没有回声,但乐此不疲。我也情不自禁的和朋友们一起大喊,抒发内心的狂喜之情。我们旁若无人的大喊大叫,仿佛在这哈尔滨之巅,那千岩万壑都融于缥缈的云海之中,仿佛也承载着千年的厚重。云海之下,就是铧子山顶。云海之上,我已神魂颠倒。第一次感受云海,她我如此的悠远、纯净,置若梦中,毕生难以忘怀。在铧子山顶,心灵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心,似乎超越了一切,甚至会产生淡淡的避世念头。世态若空即清净,俗情一了便成灰。蓝色的天空离我好近,一朵朵白云慢悠悠地从我头顶上飘过,好像伸手就能摸到。山顶上阵阵秋风迎面扑来,使人心旷神怡。我向山下望去,啊!整个铧子山展现在我的眼前,山坡上一大片金黄色的柞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橡子,它们有的迎着秋风站在枝头放声歌唱,有的低下头正和蚯蚓说悄悄话呢。柞树林给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柞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看,那柞树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山上的树叶有的变红了,有的变黄了,有的还依然那么绿。如果说,泰山的云海更多的是水汽,给人以仙境缭绕的感觉。铧子山的云海则完全是天堂的美景,在没有边际的云海中,只有铧子山的山峰孤独的耸入天空。 我站在美丽的铧子山顶上,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真爽!带着登顶的喜悦,我呐喊:“山高人为峰”,我为刚刚所经历的一路艰辛和锲而不舍的攀登而深感自豪。不经一番脚踏实地,汗流浃背,奋勇前行,怎么会亲眼睹到如此美妙壮观的景象呢? 下大铧子山去往二铧子山途中有座参仙庙,崭新的,应该是后建的。也有店家出售香烛一类的贡品,可能是采参人稀少,游人对于参仙也少有兴趣,庙里的香火显然不旺。倒是歇脚的人不少,喘口气,再和摊主闲聊几句,也算是领略一下风土人情。 来到二铧子山顶,只见对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山树木葱茏,十分幽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里,绝对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 在往前走,石阶旁有一座天然洞穴,前后贯通,一人高矮,可以畅通无阻。天赐洞是大铧子山和二铧子山交界的地方,也是木栈道的尽头,石阶接替了栈道蜿蜒而上,你能感觉到山体越来越陡峭。 向右转就是去二铧子山的通道,依然是石阶铺成。紧挨着官印石是一匹驮经的白石马,不知道是什么来历。听说景区有座园觉寺,可能和这白马有些关系。白马面西而立,正对着一处木制鸟笼式建筑引人注目,这是森林自然博物馆。馆内展览东北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标本,包括当地的昆虫和药材,矿石标本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文字和图片。这是景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大铧子山、二铧子山相距不远,说话间就到了二铧子山顶。山上有一处蛮大的木平台,配着木桌木凳供游人小憩,旁有一双层阁楼名叫观清阁,红柱蓝瓦,雕檐画梁,自有一番古韵。登上二楼,看悬崖危壁,另有一番感觉。其实平台并不是真正的峰顶,平台另一边怪石嶙峋,叠起有三十余米,那才是二铧子峰顶,只是一面绝壁无路可寻。 山顶平台外峰下有一尊全身米勒佛坐像,肥头大耳、袒胸露腹、盘腿而坐,欣欣然笑看众生。面前的供桌上粗香捆捆烟气缭绕,看到了佛家的一方旺地,也看到了信众们的虔诚。 下山的路在平台的另一侧,山势舒缓许多,唯见顽石突兀如故,偶尔一眸,望见如猿、如龟等,行色各异惟妙惟肖。过石门,林荫中露出“时来运转”几个红字,乃是一块孤石,石上刻一钟,故名转运钟。钟上指针指向八点,莫不是要俺一直发?下山的一处坦平处,还有一尊新请的卧身菩萨,仪态安详,面显慈悲之相,正在享受香火,默默地普渡众生吧。“天下名山僧占多”,铧子山也如此想是与我等有缘,定会庇护于众生。 终于又走上木栈道。水声渐渐大了起来,又见参谷溪沿着溪谷跳跃着奔来。转过木桥到了动物园区,没有去看,过了动物园区就上了来时的公路,路边是一条长廊。躺在长廊的木凳上,微眯双眼,只是难以入梦,耽误了一次廊桥遗梦。3个小时走下来,我没有一丝的疲惫,看来纵情于山水之间,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激发人的潜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蓝天白云,涧水长流。铧子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她有神奇的传说,也有动听的故事,更有天赐的自然风光。来到景区,犹如身临仙境。灿烂的阳光顺着树木的间隙流泻下来,映在脸庞,深深吸一口气,神清气爽,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来这里旅游度假我被这种返璞归真的天然美所陶醉,令我情怀激荡,身心愉悦。花草树木,山石泉溪,绝无人工刻意雕琢之痕、矫揉造作之态;亭台楼阁,庙廊雕塑,都在不破坏自然坏境的基础上建造,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彰显艺术特色和文化之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别有一番神韵! 铧子山,神奇的土地。它不仅延续着古老原始的森林童话,也在讲述着现代文明的社会故事,它就是一首瑰丽的诗,一支悦耳的曲。 看来如影如幻,听起细流淙淙。我们该返程了,禁不住留恋往返,别了,铧子山,雄伟的铧子山,美丽的铧子山。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太阳岛湿地对视、同舞
下一篇:《中小学生消费常识教育读本》在哈尔滨市公开出版发行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