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
| ||
![]() 日志正文
|
||
清代大画家焦秉贞精品绘画赏析 焦秉贞,山东济宁人。康熙年间任钦天监,是西洋天文学家、天主教士,汤若望的学生。据《国朝院画录》记载说:“秉贞职守灵台,深明测算,会司有得,取西法而复通之。圣祖(康熙)之奖其丹青,正以奖其理数也。”另外还说他工人物、山水、楼观,参用“海西法”,“海西法善于绘影,刻析分,以度量其阴阳向背,斜正长短,就其影之所着而设色,分浓、淡、明、阴焉”。这种画法早在明神宗时,从利玛窦带来天主像、圣母像开始,西洋画就随着宗教,传到了中国。西洋油画“与生人不殊”,让中国画家“无由措手”。虽然当时的文人画家,对它不屑一顾,说它“笔法全无,虽工亦匠”。但终究给中国画坛引入了一丝新风,使得一些画家,开始探索中西画法相结合的道路。 明代有一位画家名叫曾鲸 焦秉贞一生所作不多,传世的有《耕织图》、《秋千闲戏图》、《池上篇画意》、《列朝贤后故事》和《张照肖像》等。其中以《耕织图》最为著名,它在一六八九年康熙皇帝命其绘制并镌版印刷成版画作品。 善画人物、山水、花卉,参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别具面目。 所画花卉精妙绝伦,其山水、人物、楼观之位置,自近而远,自大而小,不爽毫发,系采西洋画法 。 《夏莲游艇图》为12开仕女画册之一,工笔重彩,勾画精微,十分华丽,但嫌脂粉气较重。画面梧桐树下,芙蓉出水,绿叶如盖,湖水春色中,美女乘艇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清代张庚说他工人物,其位置之自远而近,由大及小 ,不爽毫毛,盖西洋法也。他的透视法不是从西洋画中学来,而是在钦天监测算七政元度,五形之远近?得来的。胡敬《国朝院画录》中说他职守录台,深明测算,会司有得,取西法而变通之。焦秉贞参用西洋透视法作农桑书《耕织图册》,远近大小的处理及写实能力较以前完全不同了,所以能够村落风景,田家作苦,曲尽其致,他的弟子冷枚亦善作透视法。
孔子圣迹图
历朝贤后故事图 历朝贤后故事图册清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册,清,焦秉贞绘,绢本,设色,12开,每开纵30.8cm,横37.4cm。 历史故事是清代宫廷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此套图册题材取自历代有良好德行的皇后、太后的故事,人物包括西周文王之母太任、西周武王之母太姒、东汉明帝明德马皇后、东汉和帝和熹邓皇后、北宋仁宗慈圣曹皇后、北宋英宗宣仁高皇后、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她们在身为皇后或太后期间,有的勤俭仁厚、贤淑孝顺,有的不问政事、不佞外戚。画家绘此画册就是借她们的懿德来宣传封建的伦理纲常,给宫廷里的妃嫔们竖立行为楷模。 此册共12开,分别为1.葛覃亲采
焦秉贞画朱圭镌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 内府铜板印本。
近日,恩平市牛江镇冯老伯向笔者报料:该镇马龙塘村一村民收藏两幅有130多年历史的清朝古画。笔者在冯老伯的引领下,来到了收藏清朝古画的老婆婆家。 老婆婆特地把珍藏130多年的两幅古画展现在笔者眼前。这两幅纸质的古图画长约200厘米,宽约90厘米,古画层次分明、色彩亮丽,画中人物栩栩如生。 据老婆婆介绍,其夫家二十四世先祖冯武绪在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取武举人,为了营造良好的家风,教育后代尚武崇文,他专程请画师上门为他及家人彩绘真人图画。老婆婆说,古图是历代祖传之物,以前一直挂在厅堂的墙壁上,近年就把古画收藏到阁楼。 在两幅古画中,一幅是冯武绪戴着清朝红缨帽,穿着深啡色、中间扣钮的蓝领、蓝袖、蓝衫脚的开襟长衫,端坐在椅子中画的图画;另一幅则是实实在在的家教图。家教图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画着面容安祥,露出半个和尚头,穿着圆领、右侧扣钮蓝色长衫的冯武绪端坐在书房,督促四个小孩学习写字、念书。画中间层是厅堂,有一位穿着灰色长衫、黑色唐装裤的年老妇人站着,探出藏着“三寸金链”的一双小鞋;另一位较年轻的妇人穿着青色花纹图案长衫、蓝色的百褶裙端坐在椅子上,身边有一位摇着鹅毛扇的婢女。还有9位小孩,其中3位背上绑着马鞍样的小枕,没有穿裤子,在爬地,在滑梯级;有两位各牵着一条小狗;有两位在厅堂的顶樑柱上攀爬;还有两位小孩,一偎依在小脚老妇人身边撒娇,一与端坐着的妇人牵着手,好似告状模样。图画下层是门口,门口两边置有盆景,有4个成年人,其中一人在放风筝,一人骑着白马练习骑术,一人是武师,手拿弓箭,另一人是家奴,在柴炉前扇火烧开水。画中男人都留着小辫子。 这两幅图,特别是家教图,不但画作崇文尚武、构思独特,而且对研究清朝时期岭南的绘画艺术、室内摆设、风俗、服饰、农村家庭教育等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王阳明先生真像。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