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
| ||
![]() 日志正文
|
||
故宫精选十宫词图册_清_冷枚《十宫词图》册 沈宗骞 山水画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人物学陈洪绶,风枚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意味。其绘画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作品有《瑶宫秋扇图轴》、《少康像》等。 任熊图片文字源于正一网站,特此声明 大梅诗意图 作者:任熊 册页绢本设色 纵27.3厘米 横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梅”是指号称“大梅山人”的晚清诗人姚燮。自宋代以来,“诗画一律说”大受推崇。许多诗句被画家作为画题加以描绘,而同时许多画面也被诗人再三吟诵。但不论是由诗而画或由画而诗,都是一种再创造,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化。任熊作过多幅姚燮的诗意图,大多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大梅诗意图册》共有12开,在此选其中四开。笔法或清丽疏朗,或意动韵飞,或工或写,运用自如。而线条也因人而变,因景而异,或细劲圆润,或刚劲削力,或宛转轻柔,采用铁线描、钉头鼠尾描以及战笔等来刻画人物,形成不同的特征及风格。设色清雅柔和,只是个别人物过于媚俗。
任熏(1835~1893),清代画家。字舜琴、阜长。任熊之弟。善画人物 、山水、花卉、禽鸟。亦长于园林设计。其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任熊,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则工写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等。
沈宗骞(1736:1820)是清代画家,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浙江乌程(今湖州)庠生。工书法。画山水人物传神,无不精妙。晚年则纯用焦墨。著《芥舟学画编》四卷:卷一、二《山水》,卷三《传神》,卷四《人物琐论》。该画论将“传神写照”定为继承古法的根本,详述人物画“取神”“约形”的法则和“笔墨”“傅色”的准则。主张以形准为取神的基础,研习古人优秀笔法和观察自然活法为技法表现的依据,进行“法度因心”“法外求法”“心手妙合”的人物画创作。朱晓红,1963年生,河南南阳人。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同年任教于南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南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曾在国家级刊物(《美术》、《美术之友》、《东方艺术》等)发表论文数十篇。美术与设计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展览并获奖。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中的《传神》卷,是古代画论中较为全面系统的人物画专论。该画论将“传神写照”定为继承古法的根本,并倡导后学者认真研习古代优秀传统,摒弃那些“眩骇俗目”故弄玄虚的笔墨和人物呆滞无神、不得生命真谛的画法,创造出“传神”佳作。本书配有经典人物画近200幅,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人物画的精髓。 沈宗骞 字号: 字熙远,呈芥舟 时代: 清代 简介: 沈宗骞,生卒年不详,字熙远,呈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
拍卖档案: 沈宗骞 山水 立轴 绢本 沈宗骞 1769年作 临流读书 立轴 水墨纸本 沈宗骞 山水 立轴 纸本 沈宗骞 山水(清仿) 立轴 设色绢本 沈宗骞 仿黄鹤山樵 立轴 纸本 沈宗骞 1769年作 松径饶幽 立轴 水墨纸本
沈宗骞 山水 立轴 纸本设色 沈宗骞 清乾嘉 高士图 轴 沈宗骞 墨笔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沈宗骞 七才子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沈宗骞 青山卖药图 手卷 水墨纸本 沈宗骞 山水 屏(6开) 水墨绢本
清 沈宗骞 墨菊图 轴 沈宗骞 清代 草书 立轴 水墨纸本 沈宗骞 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沈宗骞 1817年 山水 轴 水墨纸本 沈宗骞 清 校书图 轴 沈宗骞 戏婴图 立轴 绢本
沈宗骞 书法 立轴 纸本 清 沈宗骞 洗桐图 轴 沈宗骞 竹林七贤 立轴 设色绢本 沈宗骞 草书 立轴 纸本 沈宗骞 洛神、书法 册页 水墨纸本 沈宗骞 1777年作 青山卖药图 手卷 水墨纸本
沈宗骞 天台采药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清 沈宗骞 天台采药图 轴 沈宗骞 洗梧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清 沈宗骞 和靖先生观梅图 轴 清 沈宗骞 篁溪清读 轴 更多…… (共: 49 件)
收藏绘画作品: 清沈宗骞 名山读书图轴 清沈宗骞 山水图册(之一) 清沈宗骞 山水图册(之二) 清沈宗骞 山水图册(之三) 清沈宗骞 山水图册”(之四) 清沈宗骞 竹林听泉图
印鉴: 《芥舟》之一 《芥舟居士》 《六志斋》 《沈芥舟》 《沈宗骞印》之八 《沈宗骞印》之二 《沈宗骞印》之九 《沈宗骞印》之六 《沈宗骞印》之七 《沈宗骞印》之三 《沈宗骞印》之十 《沈宗骞印》之四 《沈宗骞印》之五 《沈宗骞印》之一 《囗虚》 《熙远》之一 《研湾老圃》之一 《字熙远号芥舟》之一 《宗骞》之二 《宗骞》之一 《瓣芗书屋》 《冰壶阁》 《芥舟》之二 《芥舟》之六 《芥舟》之三 《芥舟》之四 《芥舟》之五
故宫精选十宫词图册_清_冷枚《十宫词图》册,清,冷枚绘,10开,绢本,设色,每开纵33.1cm,横29.3cm。 此套图册共10开,描绘历代贤德后妃或贵族女子的故事,和《养正图》册具有同样鲜明的教育意义。对题有梁诗正书写的弘历承继帝位前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所作的诗句,与图画互为辉映。 由于图册以历代宫廷生活为题,故每幅画面均有对宫廷建筑的描绘,但因为作者只是宫廷画工,并不具备对前代建筑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历史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用也淡化了这些作为人物故事背景的历代宫廷建筑,使其更多地带有装饰性与程式化色彩,并没有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貌。值得注意的是,册中建筑的描绘均采用“海西画法”,冷枚作品中体现的这种画风特性,是在中国传统界画的基础上运用透视法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感并以明暗关系区分阴阳向背,说明曾为康熙皇帝所赏识的“海西法”在雍正、乾隆朝的宫廷建筑绘画中已被日渐欣赏和接受。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